1984年,旗袍被guo务院指1定为女性人员礼服。 从1990年北京亚运会起,历次大陆举行的奥运会、亚运会以及国际会议、博览会多选择旗袍作为大会礼仪服装。2011年5月23日,旗袍手工制作工艺成为guo务院批准公布*三批guo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。 2014年3月,中国qi袍会成立,名誉会长为媛。 2014年11月,手工旗袍培训,在北京举行的*22届APEC会议上,中国zheng府选择旗袍作为与会各国领1导人夫人的服装。
在这个速度飞快、选择多元的时代,依然有这样一群人静静地、慢慢地,敬事而信,一辈子专注于一件事,坚守一份精耕细作的工匠精神,不由令人动容。
在苏州市英达继续教育学校,也有一位这样的匠人,她叫冯英。她是苏州市旗袍项目非遗传承人、江苏省苏派旗袍文化推广大使。
走进苏州市英达继续教育学校,各色绸缎布条尽入眼中,衣架上挂着一排各式各样精美的手工旗袍。这些都是大师冯英和她学生心中的宝贝。
“冯英老师是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工艺旗袍传承人,她用一双妙手和一颗匠心,让每一个来这里学习旗袍技艺的学生,都扎扎实实地掌握技术,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中,提升修养,丰盈精神。”苏州市英达继续教育学校校长王国富表示,“很荣幸我们能够与冯英老师合作打造旗袍课程,传承传统服饰的内核,是我们共有的情怀。”
- 大师介绍 -
冯英,手工工艺旗袍传承人
2013被列入苏州市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
1960年出生,苏大成人学院经济管理毕业,工艺美术师
1992年进入丝绸博物馆工作后
开始旗袍进行了挖掘和研究
2016年接受苏南民间工艺学院的聘书
2017年5月被江苏省旗袍会推荐为江苏省苏派旗袍文化推广大使
现任江苏旗袍会理事,江苏旗袍会苏州分会副会长
20世纪30年代后期,一些自省自觉的女子开始提倡低开衩,开衩仅到小腿,裙长也林志玲发展到了ji致,盖住了双脚,裙边及地,被笑称“扫地旗袍”。爆发后,各界女性投身抗1日救亡运动,为了行动方便,裙摆逐渐变短,开衩也逐渐升高。20世纪80年代,无论是在国际时装舞台,还是日常工作和生活,旗袍以多变的姿态展现着女性美,演绎着别样的东方风情。